CRI專家講解他們是如何挑選種公牛以保證生產出最優秀的凍精。
10月10日上午我們來到Harmony-Ho Holsteins牧場,牧場主女兒向我們展示今年參加選美大賽的母牛,這些奶牛都是CRI凍精的后代,個個體型優美,生產性能優異,牧場的21天妊娠率達到33% ,單產13.437噸。
傲嬌的產奶冠軍!
牧場主向大家介紹CRI在中國有售的凍精的后代,個個都是產量高手。
牛舍外是一望無際的苜蓿地,他們采用“種養結合”的模式,既降低生產成本又減少環境污染。
在Syryczuk農場,農場主在跟大家分享管理經驗,他們的牧場單產12.659噸,體細胞8.7萬,蹄病發病率極低。
這里的奶牛無聊了可以撓癢癢(提高奶牛舒適度的法寶之一)。
牛場每年分四次給需要修蹄的奶牛“美甲”,每周蹄浴五次,下圖是擠奶通道的蹄浴池(減少蹄病的法寶,前提是蹄浴池設計要合理,保持清潔哦!)。
10月11日我們拜訪了Rockland牧場,牧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新牛舍有著精心設計的通風系統,使奶牛們在夏季很好地抵抗住了熱應激,傳統牛舍在奶牛熱應激最嚴重的時候降產5-6kg,而該圈舍只下降了1kg左右。
藥房采用數據化管理,方便快捷并可以實時記錄牛場的用藥成本。
牧場本身就是一部奶業發展史,1965年至今,從30頭發展到現在的6000多頭規模,這里是Tidy View牧場。他們的技術未必是最頂級的,但是牧場管理游刃有余。牧場的犢牛寄養在犢牛飼養場,這里只養成母牛。
在Hall’s犢牛飼養場,存欄犢牛8000多頭。這家飼養場一直在嘗試摸索新的技術,確保以更低的成本養出更健康的犢牛。
大家積極跟牧場主探討犢牛飼養上遇到的問題。
牧場工作人員在測定犢牛免疫球蛋白,確保所有犢牛的總蛋白能夠維持在5.5-8.0g/dl,飼喂足夠優質的初乳是保證犢牛健康的第一道屏障。
犢牛在出生、1月齡、2月齡、3月齡、5月齡稱重,以便監控犢牛的生長發育情況。
把兩個體重、日齡差不多的哺乳犢牛放在一個犢牛島飼養,讓犢牛的童年也有玩伴。在國內業界認為哺乳犢牛應該單獨飼養,減少疾病的感染。但是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奶牛是群居動物,放一起飼養的犢牛心情更愉悅,他們通過數據證明兩個犢牛放在一起飼養比單獨飼養的日增重更大。下一步他們會擴大試驗規模,進一步確定這套飼養方式是否合理。
最后再上幾張值得紀念的照片,毋庸多言,感謝各位朋友和我們一起,在世界的大奶業圈見證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和好經驗,希望我們在這次旅行中收獲更多的見識、友誼和快樂,期待明年再見。